由超低音之父Ken Kreisel所成立,来自丹麦的M&K SOUND(Miller & Kriesel),即将迈入第50周年,M&K的超低音与多声道系统早是音响迷心中无可动摇的首选品牌之一,只要听到以M&K组成的多声道系统,声音表现就已是保证,本次我们相当罕见,由本地M&K代理商恺锐音响安排两颗最新的X10+超低音给我们进行评测,MY-HiEND一向以两声道为核心,超低音的评测以往虽然也有,但20年来应该没超过5次,这次不仅安排了超低音,还一次安排两个,更是MY-HiEND的头一遭。
先撇开多声道剧院不说,低频其实是两声道系统其中非常难处理的部分,常见的问题有低频不足、低频驻波过多、低频无法下潜延伸等等,有些是空间问题、有些是系统器材、音箱本身问题、有些是摆位搭配调整问题,要能再生出理想的低频、极低频,对于两声道音响来说绝对是相当大的挑战,有些人使用带有EQ等化、空间优化的处理前级或是DAC,这也是不错的解决方式,缺点就是还是会受限器材本身的规格与能力,直接加一颗超低音就是最直接的作法,甚至有些用户觉得一颗不过瘾,加上2颗、4颗、6颗,甚至更多颗的都有,使用多颗超低音的好处就是要再生原本的音量,每一颗超低音只要更少的输出即可达到,失真大幅减少,表现自然大为提升。
面网铭牌为Miller &Kriesel,就是M&K的全名
THX认证的分级,X10+为THX Select、X12+为THX Ultra、X15+为THX Dominus
X+是M&K新发布的旗舰超低音系列,其共有X15+、X12+、X10+三种型号,分别采用15寸、12寸及10寸的低音单元,10寸的单元其实已经不小,MY-HiEND的参考音箱Marten Django XL刚好是3颗8寸的低音单元,在衔接上或许会比直接用到12寸、15寸更为平顺,猜想这也是代理商安排X10+的原因之一。新的X+系列箱体结构看起来虽然与前一代相同,但MDF板厚度从22mm增加到25mm,X+系列采用全新的碳纤维复合材质单元,质量更轻且更为坚固,虽然单元较以往大,速度反应却较以往更好的关键,单元的各个组件也都是全新打造,让X+系列的整体重量比先前的X系列重上非常多。仔细看X10+,除了正面一颗10寸的单元外,在底部也隐藏了一颗一样的单元朝上反相发声,这正是M&K的”Push-Pull“推挽架构及”Reversed Double Driver“反相双单元设计,彻底消除多余的共振,达到最纯净、反应最快速的低频再生。X10+内建高质量的600W功放,峰值可达1200W,将近是上一代的2倍。
为了达到最好的声音表现,X10+重本使用两颗10“的单元,一颗安置在底部作为推挽反相之用。
X15+的箱体结构与单元,X10+亦是完全相同,只是尺寸小一些而已。
X10+的背面,跟上一代没太大变化,具有RCA与XLR输入/PASS THRU,相位、低通滤波、音量可调整。
两颗X10+要摆在什么地方,如何设置最好呢?使用软件测量后先找到整体频率响应较为平顺的地方,再听几首曲目进行微调,最后摆放在图中的位置,我们听起来也相当自然、好听,超低音的摆放与调整除了有一些基本原则与测量参考外,实际聆听非常重要,不断尝试调整是好声的不二法门。
数字进步带来更简单操作 (Ted Chan)
过去曾有许多人玩过在两声道纯音乐欣赏的配置上加超低音,但并未广泛地流行,可能是过去资讯较少以及搭配选择也较少。也随着数字器材进步,在系统的分频上可用数字器材上通过很简单的操作去设置,也可在超低音的部分以传统方式设置分频、增益、相位等设置,在超低音的主动式设计也越来越进步完善,加上免费或是专业的量测模拟软体变得更普遍,都从各个方面催生更多的2.1、2.2甚至2. N的两声道延伸配置。
代价少少,帮助显著
超低音对两声道的帮助其实相当明显,原本就缺乏低频的书架音箱自然受益最多,补足原本不曾听到的向下频段和量感。搭配落地音箱同样有许多帮助,例如在顶级两声道音箱中,有许多旗舰型号推出四件式音箱,其中两个音箱箱体就是作为超低音柱使用。很多发烧友虽然买不了或是放不下这样的四件式音箱,但仍然花费大把金钱追求更大型的落地音箱,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追求低频表现,中频与高频的再生完全不需要大箱体,就算是高度150公分的落地音箱可能用在中高频段的箱体容积仅占一小部分,其余的便是低频所设计。如果是使用超低音来担任低频段助力的话,最直接可能就先省了一大笔费用,超低音对于落地音箱不但能更轻松生成低频段,也能通过分频设置让主音箱工作更为轻松,拿掉主音箱单元对极低频的负担,在过去经验中甚至会让中频段更加干净清晰,提升主音箱在中高频段的表现。
以人为本,设置更简单
过去许多用户在超低音摆放和设置上可能无所适从,但现在有许多量测软件可以使用,例如REW或是手机也能安装的频谱测量,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其实可以了解到一定水平的准确度就可以,确认没有突兀的频段缺陷或突起,不需要100%精准,因为最终还是要通过聆听去找寻最适合自己的设置,这与两声道主音箱摆位相同都是有个简单的标准即可,更多的是自己喜不喜欢听,他人标准并不见得适合自己。这次我们搭配的两个M&K X10+就是让代理商恺锐的专人来现场通过软件与聆听来决定摆放位置与相关分频点、增益、相位的设置,我们仅需要聆听比较过去和现在的感受差异即可,外加的超低音其实在设置弹性上是非常大的,我们也询问代理商专人摆放上的问题,他们认为超低音负责的频段设置相当低,并且配合主音箱的音量,以音乐均衡度为主要目的,因此摆放的位置仅需要避开驻波并补足缺陷部分,并以相位调整去迎合主音箱发声抵达聆听位置的速度即可。
轻松提升低频表现
聆听时我们以平常经常听的纯音乐并选择低频较多的曲目为参考,首先选择的是《Copland: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过去听这首曲目时,我们系统对于大鼓表现已经相当充足,但在加上M&K X10+的超低音以后,更多的是大鼓低频的宽松度,过去在播放的时候大鼓的声音会较为紧张而且会有一些些拖延的尾巴状况不再听到,低频宽松度也带来整体更加干净分明的不同频段表现,声音衔接度也感受不出是来自不同音箱所发出的声音,鼓声在空间中显得更加全面、并提升了清晰度和带有些微的层次感,M&K X10+的超低音在速度上完全跟得上,在收放之间显得游刃有余。
轻松驾驭的磅礴气势 (Wacko Wang)
本次评测的是Mk Sound X10+超低音,首先挑一首相对较为壮阔些的歌曲,播放的是神力女超人电影原声带《Wonder Woman:Wonder Woman's Wrath》歌曲,当音乐开始时就觉得气势磅礡,歌曲前段的鼓声与铜管声的铺陈,在大音量的情况下M&K Sound X10+都表现显得泰然自若,但当音量转小继续聆听时,也依然能感受到乐器与音乐都仍呈现出雷霆万钧之姿。
呈现出来的低频会觉得层次感充足,音乐中段当鼓声开始越演急促时声音也开始由小渐增,当下所感受到的声音自远而近,更为3D的声场令人像是逐步朝前踏入。与前面较为浩大的声势做对比,结尾处的低频则显得沉稳凝重,听起来的音乐显得更为精致了些。
不显夸张的拟真呈现
接着播放Sam Smith的歌曲《Stay With Me》做参考,聆听当下觉得鼓声表现的沉稳厚实同时富含空气感,M&K Sound X10+针对低频的控制与声音的收放都表现得相当有水准,让乐器所呈现的画面非常鲜明,如鼓棒搥打而下时不会觉得低频特别夸张,但却显得更为真实,鼓棒的扎实手感或是鼓面的回弹等,都能有清楚的细节,不论是敲打碰撞又或是鼓面反震等都相当生动。
而琴声的低频则凸显出包覆感十足,出现的时候声音是相当自然而然地在空间中扩散,包覆着中高频的同时觉得自己被包覆着,但充盈包覆之际也不会遮盖住任何音色,藉由M&K Sound X10+透出的低频显得自然且宜人。
栩栩如生的细致低频
再来聆听Ed Sheeran的《Photograph》一曲,M&K Sound X10+对于细节的掌握则能在这欣赏到,歌曲前面的吉他声,清楚展现出细节,且更为绵密的声音,都让画面更为生动的呈现。吉他弦拨动的感觉栩栩如生,声音相当自然,琴弦的质感与质地都通过舒适的震动传达,听起来会感到别有一番风味。而当低频更多的鼓声加入之后,听起来整体衔接得相当融洽,特别是鼓声的动态感也呈现的挺漂亮的,各种鼓面的位置、距离、打击力道等,都很鲜活且深刻,在后段与人声合声的搭配听起来很均衡,听下来会觉得M&K Sound X10+的低音都有股细致且细腻的味道。
替音乐向上再推一阶的加分
最后以Ed Sheeran的《Dive》歌曲做结尾,歌曲中的鼓声感觉较前面几首歌曲都来的更为强烈些,同时也看见了更多的细节,鼓棒敲击时的感觉同样显得非常生动之外,也能感到鼓声延伸出来的低频更宽敞更深邃。歌曲中也能听出来,声音的绵延与断点都很舒适,延伸而出的低频会在背景适度的扩散,却又维持控制不会乱跑。对我而言本次聆听超低音,在原有的聆听系统中添加了两颗M&K Sound X10+超低音的低频表现,并非是让低频成了排山倒海、力拔山兮气盖世这种势吞万里的浩瀚,而是在原本已经有着相当声音表现的系统中让低频更上层楼的加分,让歌曲添加几分感触,让声音多了些许味道,且也让声场勾勒得更为宽敞深邃、更加凹凸有致。
M&K SOUND X10+超低音
● 密闭式设计
● 频率响应: 20-200 Hz (Average Response in Room +/- 3 dB)
● 频率滚降:
THX EQ: 20 Hz (-6 dB 20 Hz 近场)
Anechoic EQ: 20 Hz (-6 dB 20 Hz 近场)
● Variable低通滤波: 40-125 Hz (连续可变/4阶)
● 低通滤波: 40-200 Hz
● 固定80Hz滤波: 有 (等同THX 80Hz Ref Low Pass)
● 相位调整: 0 – 180度(连续)
● 输入/输出: 2 x RCA phono,2 x XLR
● 功放: 600 瓦 (0.5% THD at 300W into 4 ohms),峰值1200 瓦
● 尺寸: 64.7 x 40.0 x 34.0 cm
● 重量: 40.1 kg
● 作者: Leo Y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