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区首页社区详情
Hi-Fi系统加超低音有多少种接法?——如何摆位与避震处理(下)
分享收藏

为何Hi-Fi系统要加超低音


人耳对不同频率的感知问题,本超低音专题已经连载了第三次,但必须还是要再提一下,因为这很重要。从生理声学角度来看,人耳对超低音的感知度比中频差很多。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轻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它不仅取决于声音的强度(声压级),还与频率及波形有关。一般来说,人耳对于高、低频段的接收能力,远不如对中频的感受力。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Fletcher与Munson通过实验发现,人耳对20Hz超低频率的感知“敏锐度”相比1000Hz频率的感知能力,相差高达80dB!以3dB为两倍的声压计算,两者的声压倍数相差达到1亿倍。


 曾有针对18 - 25岁年轻人的测试数据显示,4000Hz处2dB的响度相当于40Hz处54dB的响度,也就是说,年轻人对40Hz的感知度与4000Hz的感知度相差52dB。在传统2.0系统中,即便主音箱的低音单元口径足够大,能在-3dB的指标下再现20Hz超低频,但由于低音单元与主音箱的中、高音单元一同驱动,当功放试图将主音箱的极低频驱动到让人耳能够感知的程度时,现场音箱的输出声压会变得极大。如果此时音乐中还有1000Hz—5000 Hz的频率成分,人耳无法承受过高的中高频声压阈值而受损。这并非是功放驱动力不足,也不是Hi-End音箱无法播放20Hz超低频,而是人耳对最低八度音程(20Hz - 40Hz)超低频的敏感度相比中高频差距实在太大,导致传统2.0系统难以在主音箱中产生足够的超低频能量。



因此,在Hi-Fi系统中加入主动超低音音箱的玩法,无疑是最科学且划算的选择。目前市面上适用于Hi-Fi系统的超低音设备众多,而且AV用途与Hi-Fi用途的超低音并没有明显的界限,AV超低音同样可以应用在Hi-Fi系统中。不过,在为Hi-Fi系统选择超低音时,建议优先考虑密闭式设计。因为Hi-Fi系统对超低音的需求更侧重于低频层次与瞬态表现,它的作用是补充主音箱因人类听觉特性造成的极低频能量损失,而不需要AV超低音那种过于夸张、震撼的低频效果。对于普通家庭的发烧环境而言,2.1或者2.2系统的玩法利大于弊。在不更换主音箱、功放、音源系统,也不改造听音室环境的前提下,最具性价比的升级方式就是增加一只或两只超低音箱(从专业角度讲,用于Hi-Fi或Hi-End系统的超低音设备,称为超低音箱更合适,以此区别于AV用的低音炮)。毕竟,若要升级更大口径单元的大型音箱,往往需要同步升级功放,成本较高。而加入超低音箱的玩法,只需精细调校超低音的各项参数,就能在不更换前端系统和主音箱的情况下,让整个音响系统实现质的飞跃。



HI-FI系统加超低音的优势



为何加入超低音才能让立体声系统发挥到极致?有些音乐爱好者或发烧友认为,真实乐器很少用到低于100Hz频率,没有超低音的系统也能还原百分之九十的唱片录音。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任何乐器都有泛音,除了向上的泛音,还有向下的泛音,而泛音的差异决定了音色的独特性。像管风琴、低音提琴、贝斯、钢琴等乐器,其最低频率都低于40Hz,在绝大多数环境下,传统立体声音响系统,哪怕是价值数百万、上千万的顶级系统,都难以完美展现这些乐器最低八度的低频魅力。


 仅依靠主音箱,由于人耳不同频率的“屏蔽效应”在低频的表现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超低音音箱的加入,最直观的优势在于能够显著增强低频的深度和力度。音乐中的低频元素,如管风琴的轰鸣、大鼓的震撼击打,以及电子音乐中极具节奏感的低频节奏,都需要超低音音箱来进行充分展现。超低音音箱通过配备大尺寸的低音单元和特殊设计的箱体结构,以及独立的可调性,能够轻松再现20- 60Hz甚至更低频率的声音。



对于一些对音质有极致追求的用户来说,超低音音箱为HI-FI系统带来了更多的声音调节和优化空间。通过调节超低音音箱的音量、分频点和相位等参数,可以实现与主音箱的精准匹配,弥补主音箱在低频方面的不足。例如,对于低频响应较弱的主音箱,可以通过超低音音箱适当提升低频音量,使声音更加平衡;通过精确调整分频点,能够让超低音音箱与主音箱在频率衔接上更加自然流畅,避免出现声音断层或重叠现象。同时,相位调节功能可以确保超低音音箱与主音箱的声波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从而增强声音的凝聚力和清晰度。


虽然市面上大多数主动式超低音主要发出125Hz以下的频率,但我们听到的丰满中频段声音,其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0Hz以下频率的辅助。需要注意的是,超低音箱的分频点存在分频斜率,其高通与低通并非是绝对的一刀切。以四阶24dB的分频斜率为例,即便分频点设置在125Hz,125Hz以上的频率仍会有少量声音输出,这使得整个中频段听起来更加丰润。更重要的是,超低音箱能够补充人耳感知度低且主音箱难以还原的40Hz以下超低频段。只需少量的超低音补充,就能轻松解决主音箱在“声嘶力竭”状态下才能发出的超低音部分。而且,超低音的加入不仅提升了极低频表现,还连带增强了中频厚度、低频上段的能量感与弹性,甚至让中高频表现更加轻松,整体音质与音色都能得到显著提升。



HI-FI系统有源超低音主要几种接法:



对于普通家庭的发烧环境而言,2.1或者2.2系统的玩法利大于弊。在不更换主音箱、功放、音源系统,也不改造听音室环境的前提下,最具性价比的升级方式就是增加一只或两只超低音箱(从专业角度讲,用于Hi-Fi或Hi-End系统的超低音设备,称为超低音箱更合适,以此区别于AV用的低音炮)。毕竟,若要升级更大口径单元的大型音箱,往往需要同步升级功放,成本较高。而加入超低音箱的玩法,只需精细调校超低音的各项参数,就能在不更换前端系统和主音箱的情况下,让整个音响系统实现质的飞跃。



1. 利用功放的低音炮输出接口:如果功放有专门的超低音输出接口,如RCA接口(红白端子),直接用音频线将功放的低音炮输出端与有源低音炮的音频输入端连接即可。


2. 从音源输出端连接:使用RCA一分二的转接头,将音源(如CD机)的输出信号分成两路,一路接入功放,另一路接入有源低音炮。这种方法适用于希望从源头就对低音进行处理,且音源有多余输出接口的情况。


3. 通过功放的线路输出端子连接:若功放有线路输出端子,可将其与有源低音炮的音频输入端连接。有些功放的线路输出信号是经过前级处理的,能为低音炮提供合适的信号强度。


4. 利用功放的前级输出端子连接:部分功放的前级输出端子可用于连接有源低音炮,连接方式与使用线路输出端子类似,可将前级输出信号引入低音炮进行处理。


5. 高电平输入接法:将功放的左右声道输出端通过音箱线连接到有源低音炮的高电平输入端,同时将有源低音炮的高电平输出端再连接到主音箱。低音炮会从功放输出的全频信号中提取低频信号进行放大,而主音箱则负责中高频部分。


6. 在前后级系统中连接:在前后级系统中,把前级输出先接到炮的低电平输入,再从炮的低电平输出接到后级功放。这样炮的分频旋钮可以起作用,能减轻后级功放处理低频信号的负担。有低超低音输出的前级无疑是最为好用的。



推荐的超低音箱类型



超低音早已突破“影院专属”的标签,成为Hi-Fi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技术革新到声学调试,其背后的精密逻辑不仅重塑了音乐聆听的沉浸感,更让我们重新审视声音还原的本质——唯有全频段的均衡表现,才是Hi-Fi的终极追求。这里讨论的超低音箱主要指主动版有源超低音箱,被动式无源超低音由于使用不便、效果难以掌控,不在本次探讨范围内。目前市面上的超低音箱多用于AV领域,但也有部分厂家推出了专为Hi-Fi用途设计的产品,这些产品支持高电平输入,可以直接连接功放的接线柱,比如英国REL威力很早就在生产Hi-Fi用途的超低音箱。



超低音箱大致可分为密闭式与倒相式两大类,且这两类音箱又各自衍生出多种不同的延伸设计。密闭式音箱内部空间完全封闭,内部空气与外界不相通。由于内部空气的制动作用,其反应速度较快,类似于机械弹簧的功能,能够带来干净利落的低频响应。倒相式音箱则在外观上设有反射管道,超低音单元除了向前推动空气外,其背波也会通过反射管传出。一般来说,在体积和功放功率相近的情况下,倒相式设计通常具有更好的低频延伸性能,能产生更丰富的低频量感。而对于Hi-Fi系统来说,最佳推荐就是密闭箱。


 此外,某些高级超低音箱还配备了伺服控制(SERVO)技术。该技术由传感器及伺服线路等部分组成,传感器实时监测超低音单元的运动状况,并将信息反馈到伺服线路。当单元运动幅度过大时,优质的伺服线路能够瞬间做出调整,有效控制低音的失真输出,显著提升对超低音单元的控制力;反之,较差的伺服线路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从实际应用来看,伺服控制技术在播放大动态音乐时优势明显,能确保超低音在高强度输出下依然保持清晰、稳定的音质表现 。

 在实际选择超低音音箱时,除了类型和技术参数,还需要考虑与主音箱的品牌、风格匹配度。例如,温暖醇厚风格的主音箱搭配同样注重音乐韵味还原的超低音,能更好地保持整体声音风格的一致性;而偏向解析力和速度感的主音箱,则可以选择瞬态响应出色的超低音产品。同时,房间的尺寸和声学特性也会对超低音的表现产生重要影响。在小房间中,过大功率或低频量感过强的超低音可能导致驻波问题,此时更适合选择体积较小、低频控制精准的型号;而在大空间内,则可以考虑功率更大、低频延伸更好的超低音设备,以填满整个空间的低频需求。



超低音应该怎么连接与调整?



主动式超低音箱在背后会有RCA讯号线输入及喇叭线输入端子,通常我们都是使用讯号线输入端子。有些从功放有超低音讯号输出,这种接法超低音上面的低通、高通及相位都可以自行调整,是相当理想的接法。如果功放没有超低音讯号输出则从前级的讯号端子取得讯号,只不过此时超低音的音量大小要看前级输出的两路音量控制是不是一起的,如果没有经过音量电位器只是独立的信号直通输出,超低音的音量并不会随着功放音量的变化而改变,使用上很不方便。从从功放喇叭输出端子连接到超低音高电平喇叭线输入端呢?则看超低音箱的功能,比如有一些超低音在此时会变成被动式,频率及相位的调整都失去效用,在这种条件下,综合起来还是使用讯号线连接最好。而一些为Hi-Fi设计的超低音箱则有高电平的喇叭线输入端子,比如REL英国威力的超低音箱拥有独家高通输入连接,透过 Speakon 高电平连接功放的喇叭接线柱,让超低音与主音箱的频段无缝衔接,REL 的高电平输入滤波网络,具备极高的反应速度,其延迟低于 8 ms,高端系列的则延迟低于 84ms! 



超低音和主音箱的频率平顺连接,要点是频率响应曲线平滑衔接。喇叭都有工作范围,两端音量渐小。超低音需把频率上端衰减点与主喇叭下半段相连,此衰减点频率即低通分频点(Low Pass,低频可通过,由超低音发声)。部分超低音能调低频延伸程度,对应频率为高通分频点(High Pass,高频可通过)。多数主动超低音低通分频点用旋钮无级可调,少数固定频率切换。这一频率关乎与主喇叭衔接,很关键,选无级调整的更优。高通分频点多固定切换(如22Hz、35Hz 等),有的超低音固定不可调。而有些超低音高低通分频点上还有分频斜率的调整,一些超低音的没有这个功能,暂时不表。


调试关键:1. 相位匹配:相位失配会导致低频浑浊、抵消。通过超低音相位旋钮(0°-180°)或调整摆放位置,可优化与主音箱的时间同步。例如,将超低音后移1米,可改变约1ms延迟,显著改善低频清晰度。2. 分频点设置:需结合主音箱频响曲线调整。书架箱通常设为80-120Hz,落地箱可低至60-80Hz;同时注意分频斜率对实际频响的影响。3. 摆位技巧:采用“爬行测试”法——坐在听音位,让他人缓慢移动超低音,通过聆听找到低频最清晰、量感最均衡的位置。墙角摆放可增强量感但易产生驻波,中央摆放则更考验房间声学处理。


关于相位的问题,两个声波之间的相位差会造成能量的叠加或抵消,因此,超低音上面的相位调整会对整体的声音产生很重大的影响,有些超低音的相位控制只有零度与一百八十度两项可以切换,有一些则是连续可调的,当然是连续可调的使用上较方便,前者如果只有0°与180°的调整,一般家庭环境比如距离只有两三米,加上房间不大,超低音是没有方向性的,反而几十度的相位问题不容易感知到,只要正相反相问题调整好即可。如何判断相位正反?很简单,在0°与180°反复切换,输出声音大的为正相。而环境比较大的,在0°与180°两个相位听起来声音都不对的话,只有移动超低音的位置来调整相位差。有时候甚至超低音喇叭在原处转个角度声音都会有变化,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做调整,就可以解决一大半的问题了,这些都需要大胆去假设,实际试试看效果才知道。



超低音的摆位



超低音的使用可以有多种方式,包括2.1声道、2.2声道。如果超低音箱只是用于重放极低频内容可以摆放在任何地方,而如果使用的低音炮音箱超过1只,将它们摆放在不同的位置有助于解决房间的共振问题。


▲如果要获得最大的低音能量,可以把低音炮放在墙角


▲一般来说,超低音距离聆听位置的长度要与主音箱的距离相近,只用一只低音炮时最佳位置应该在主音箱之间稍微靠后一些


▲双墙角摆位除了有更大的能量输出与良好的结像力,房间的响应也更均衡


而关于超低音的摆位是比较自由的,摆到房间中最理想、影响最小的位置(如图所示)甚至摆在 茶几底下都没问题。文字所限本篇文章只能粗略说明,超低音的技术与玩法还有很多,还有超低音箱避震也非常重要,以后我们再继续说。上期笔者为读者介绍几款可用于2.1或者2.2系统的玩法的超低音箱。而本期则注重介绍传统老Hi-Fi音箱品牌为自家系统设计的超低音箱部分文字和照片则采用先前本刊或者其他媒体发过的文章和照片。音箱老品牌比如B&W和丹拿,以前也推出过超低音箱,但推出的时间比较久远了,ATC前年推出的C4 Sub MKII上期本刊已有介绍,再为大家介绍几款音箱老品牌出的超低音箱。


▲二只低音炮靠近主音箱摆位,容易得到一致的相位,房间的响应最均衡


▲如果房间有明显驻波,二只低音炮可靠近侧墙摆位,透过不同调整前后距离改善驻波情况



超低音箱避震处理的方法:



超低音箱避震处理很容易被忽略的,就算是超低音箱摆放在合理的位置,一切设置都处理好了,但这还不够。由于超低音箱低频频率低且能量强,避震的处理除了抑制箱体震动传导到地面,降低外界震动对音箱的干扰,比如家具、窗户等共振发出噪音,还可避免楼板之间的震动传递到楼下,营造安静的聆听环境,提升整体聆听享受。


在摆位上避免将超低音箱放在易产生震动的地方,如靠近大型电器、窗户或通风口以及房间驻波最大的角落等。重型避震脚钉可将音箱与地面隔开,减少震动传导。其材质和设计多样,如金属、陶瓷甚至柔性阻尼避震材料等,能根据音箱重量和声学特性选择。将脚钉或者避震阻尼材料安装在音箱底部四角,可使音箱更稳固,声音更纯净。


把避震垫或者避震钉安装在音箱底部或与支架接触处,能有效吸收震动能量。但这么做还不够,还需要搭建稳固的支架或平台用厚重、坚固的材料如石材、金属制作支架或平台,增加稳定性。将超低音箱放置其上,可避免因地面震动或其他外力导致音箱晃动,使声音更稳定。






HANOWA 新一代水星低音柱



HANOWA 新一代水星低音柱是HANOWA团队经过长时间精心设计的结晶。第一代水星音箱的有源低音搭载双12英寸长冲程单元(一只为被动辐射器),新产品改为柱式结构,两只单元都是有源设计,可以轻松延伸至20Hz极低频,为了追求极致的性能和美学,新一代水星低音柱采用全航天级铝材结构。这种材料不仅以其卓越的强度和轻盈而闻名,还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展现了非凡的科技含量。其出色的减震性能使得低音柱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极其稳固的状态,犹如一座钢构大楼,稳如泰山,不受外界干扰。



HANOWA 新一代水星低音柱可通过内置的有源DSP伺服控制系统进行精确调整,能做到声音相位的一致性。我经常推荐发烧友用2.1或2.2的音箱组合,也就是在主音箱(书架或落地式都可以)之外加上1-2只有源低音炮,获得的效果堪称性价比最高的升级,而低音炮的可调整性越多,与主音箱的衔接就更方便。专业音响出身的汉诺瓦,低音炮调整功能之丰富少有能及。连接计算机后打开APP,跳出的页面首先是EQ设定,具有30段的预设EQ点可以选择,也可以Bypass直通跳过EQ功能。EQ的类型有四种可选,PEQ是单个频率点提升或衰减,此时频率点与Q值都可调。LSLV低于设定频率值的频段提升或衰减,Q值与增益同样可调。ALLPASS是直通功能。HSLV高于设定频率值的频段提升或衰减,Q值与增益同样可调。随着EQ类型变化,调整EQ频率点、Q值、增益时,EQ曲线会更着变化。有了这些调整手段,低音炮与主音箱之间很容易就能无缝衔接。有源Dsp中低音与超低音音箱: Mercury Premium Edition 低音内置DSP处理功能,可提供高通/低通、30段参量均衡、相位、Q值、压限器、相位、分频斜率等参数的灵活调节。一方面能超优化低音音箱的重播效果,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保护音箱免受损坏。


DTAC「双腔双涡轮气流耦合装置」的设计是一种将气流管理与声学性能完美结合的创新设计,适合追求极致音质和精确声场表现的高端音响系统。HANOWA 新一代水星低音柱一个重要的核心设计就是整个超低音柱系统设计的概念基于「双腔双涡轮气流耦合装置(DTAC)」来优化音箱内部与外部的声学表现。这种设计强调气流管理和共振控制,并结合了高科技材料和精密工程,旨在提升整体音质,尤其是在低频表现和声场的稳定性方面。DTAC系统能够均匀地分布声波,确保无论在哪个聆听位置,都能享受到均衡的声音表现。这种均匀性对于hi-end系统尤为重要,确保声场内每个发声点的声音都能精确呈现。涡轮结构和导流板的结合使得声音的定位更加精确,听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音源的方向,提升了整体音响的空间感和深度。




简单的说,二个低音炮的反射开口分别朝向中间,再放置两个以航天铝材制作的反向旋转涡轮来导引气流,减少湍流和涡流的产生,还可以有效平衡音箱内部与外部的气压,从而提升低频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飞碟状的导流板,因其刚性和低共振特性成为理想的材料。汉诺瓦首席执行官Sebastian Sperl说,通过精确的气流控制,DTAC设计能显著增强低频表现,提供更强劲、更清晰,听起来更具临场感和冲击力的低音,这有可能会打破发烧友对极低频纯净度的认知。由于导流板是圆形的,DTAC系统能均匀地分布低频辐射,确保无论在哪个聆听位置都能享受到包围感,这使得乐器的定位更加明确,听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音源的方向,提升了整体的空间感和深度。Sebastian Sperl还介绍,制造过程中为确保了每个部件的准确对位,最大程度减少误差,他们要求的加工精度达到0.07mm,实际产品的确非常漂亮。





Perlisten佰丽声R15S



Perlisten佰丽声R系列低音炮传承自旗舰 D 系列的下放技术,此系列由多款型号,分别拥有8英寸、10英寸低音、12英寸低音、15英寸低音以及18英寸低音的型号,其中10英寸与12英寸的型号。R系列低音炮整体性能出色,以精准的低频表现、先进的技术和精致的设计,为用户带来卓越的听觉体验,在高端音响领域具有较高的声誉,其中部分型号还获得了相关奖项和认证。Perlisten佰丽声R15S既可用于多声道系统,也能与Hi-Fi系统组成2.1或者2.2声道。±23.7 毫米的长冲程15英寸低音能很好地诠释深沉音调和力量,展现出灵活性、敏捷性和速度感,与主音箱融合度高,可以任何主音箱无缝衔接。


Perlistenb佰丽声R系列是厂方工程师团队从零开始研发的全新驱动单元。虽然单元口径不一样,但技术都一样。其中推荐的型号R15S采用玻璃纤维复合振膜、多层铝制短路环、超大磁铁、多层诺梅克斯悬边和轻质铝制音圈线设计。




专有的非线性建模技术使Perlisten能够模拟所有组件,并针对实际环境中的驱动单元性能进行优化。借助 Klippel 激光测量系统进一步完善,以达到最佳效果。Perlisten佰丽声R15S超低音箱采用全新的 1000瓦放大器提供动力,性能强大,能够以真实的猛击水平发出深沉的低音打击。


所有功能和安全保护均由 48 位数据处理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和 32 位 ARM M4 内核处理器控制,能在微秒内做出反应,确保声音的准确性。


▲技术特点:采用密闭式声学悬挂设计,通过箱体内的空气流动控制音盆运动。内置1千瓦放大器,不同预设EQ均衡器提供不同频率响应。支持Perlisten专属APP,可在iOS和Android平台使用,APP支持多项自定义功能以及10段参数均衡器,也可使用顶部小触摸屏操作。10频段参数均衡器、延迟和可变相位等调整,可适应不同房间和用户品味。



R15S配备15英寸玻璃纤维振膜,可实现±23.7mm线性冲程,这使得它在高音量下也能提供干净、无失真的强劲低音,满足追求震撼音效的用户需求。能精准还原低频信号。R15S的频率响应为20 - 388Hz(-6dB),这一范围使其能出色应对音乐中的微妙低音线条和电影中极具挑战性的低频特效,无论是深沉的鼓点还是电影中的爆炸音效,都能精准呈现。




所有 R 系列低音炮均配备 2.4 英寸的液晶触摸屏,并可通过Perlisten的应用程序控制进行高级设置。具备10段参数均衡器,还有3个用户预设,以及可调节的低通滤波器、0°到270°可变相位控制和可选极性设置。用户可通过2.4英寸LCD彩色触摸屏或专用APP,根据房间声学特性和个人偏好,轻松调整出理想的低音效果。


●安装方式:密闭式声学悬挂设计

●放大器:1000瓦

●显示接口:2.4 英寸彩色液晶触摸屏

●应用程序:iOS 和 Android

●处理器:32 位 ARM Cortex M4,双精度浮点运算

●数字信号处理引擎:德州仪器 48 位数据路径

●驱动单元:380 毫米,玻璃纤维振膜

●线性行程:±23.7 毫米

●参考灵敏度:92 分贝/150 毫伏/1 米

●频率响应:

20 - 388 赫兹(-6 分贝)/ 16 - 468 赫兹(-10 分贝)

16 - 388 赫兹(-6 分贝)/ 14 - 468 赫兹(-10 分贝)

25 - 388 赫兹(-6 分贝)/ 19 - 468 赫兹(-10 分贝)

●输入:平衡 XLR、非平衡 RCA

●输出:平衡 XLR 无缓冲、非平衡 RCA 无缓冲

●参数均衡器:10 段 PEQ,3 个用户预设

●低通滤波器:旁路,30 - 160 赫兹,斜率 6、12、18、24 分贝/倍频程

●可配置自动开启和 12 伏触发:XLR、RCA

●尺寸(HWD):498×460×465 毫米

●总重量:35.5 千克(78.1 磅)




Starke Sound HALO系列


2025年,Starke Sound史塔克音响系统迎来了品牌成立15周年的重要时刻。以此为契机,Starke Sound以“新技术 X 新品”为主题,隆重发布第三代HALO系列音箱与低音炮,凭借全方位创新和硬核实力,推出了多个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其中不乏多项突破性的创新技术。



SUB5 17英寸新旗舰低音炮



作为Starke Sound“勇敢之美”理念的集大成者,SUB5 17英寸低音炮以多项准世界纪录和突破性技术,正式向“世界最强低音炮”宝座发出有力挑战。

•8Hz-250Hz(-3dB,户外测试)超宽广频率响应,8Hz (-3dB)深潜直逼行业极限,成为全球深潜低频的新标杆130dB最高SPL输出(室内一米测试),足以还原现场级的震撼能量。



•3000W RMS功率,全部灌注于一枚超强单体,释放澎湃低频。

•采用ADI第四代旗舰级SHARC DSP芯片,与当今影院主控巅峰齐平,配合Starke Sound自研自动房间EQ算法——AccuCal,精准适应每一个空间。超低延时1.1毫秒的主控,折合距离差仅为37厘米,低音炮更容易在房间内摆位,从而与HIFI系统的主音箱相位无缝衔接。

•Starke Sound独家DiBridge™全球首创AES数字环形拓扑结构技术,支持多炮无损级联,彻底引领低音系统数字化革新。



SUB5不仅以硬核参数和尖端DSP算力立于行业之巅,更全面兼具领先的软件能力与可靠的结构创新。更令人瞩目的是,SUB5践行Starke Sound“可负担的高端”的全新理念,让极致性能与发烧体验不再高不可攀,将旗舰实力和合理定价带给每一位音乐与电影爱好者。



在突破与创新并存、激情与理性融合的SUB5身上,Starke Sound用行动诠释了“勇敢之美”——不断打破极限,开创行业新世代。


SUB1 12.5英寸科技低音炮


中型空间的高性能与高颜值新标杆。在“勇敢之美”理念下,Starke Sound SUB1 12.5英寸低音炮以中等尺寸带来超越同级的高科技实力,成为高端家庭影院和音乐空间的理想之选。



•12.5英寸一体式碳纤维三明治振膜,结合LMF创新技术,带来坚固轻盈与灵敏响应的完美平衡。

•1000WRMS功率,为每一场景注入澎湃能量。

•18Hz–250Hz(-3dB, 户外测试)的宽广频率响应,深潜低频,精准还原每一丝细节。

•高达118dB的声压输出(室内一米测试),以极致动态和控制力轻松驾驭各种音乐与电影低频需求。

•支持Starke Sound独家DiBridge™数桥数字链路与AccuCal™自动房间EQ,软硬件协同,智能适应各种声学环境,精准调校低频表现。采用与SUB5同款的ADI第四代旗舰级SHARC DSP芯片,高算力且超低延迟,助力SUB1与HIFI系统的相位融合。



不仅如此,SUB1同样提供TrueChrome™精彩钢琴漆,让全套系统在性能与美学上完美统一,轻松融入各种家居风格,成为空间的视觉焦点。


SUB1用科技与美学的双重突破,定义中型低音炮的新高度,让“可负担的高端”理念真正落地,让每一位用户都能拥有高性能、高颜值、智能调校的极致低频体验。



简而言之,Starke Sound HALO系列低音炮新的单元性能更强,而且响应快音质好(不会像传统影院炮那样音质本身达不到HIFI要求),搭配顶级的DSP方案可以在使用自带自动校正的同时延迟超低,在摆位上更方便,又不会像传统HiFi低音炮的高电平输入与主音箱的速度响应问题而损失音质。





——END——



0
举报
我来说两句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
最新回复
已经加载全部
关于作者
《新音响》杂志:国内权威音响杂志,最新的发烧音响器材资讯,权威专业的器材评测。~
粉丝
12
发帖
153
+ 关注
热门推荐
换一组
玩音响听音乐就上51Audio.com
中乐之声
中乐之声网站是由中国音响网(51audio.com)改版后注册成立,是北京中悦之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平台,致力于为广大从业人员及爱好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数据信息技术服务,实现影音行业资源数据全盘整合。另外,平台同时开展“中乐之星”高阶艺术培训教学,增加“艺人合作”艺人云经济板块,全面探索影音领域。愿“中乐之声”成为值得信赖的影音行业平台,与广大同业者、爱好者共同致力于推动行业新发展。
愿景
致力于打造音乐音响行业受大众信赖和喜爱的综合服务平台
使命
推进音乐音响行业数字化发展 引领大众文化艺术追求的全面提升
价值观
创新 热爱 全面 客观

下载中乐之声APP

举报邮箱: ZYZS@chinaaudio.net.cn 客服:4008-0201-03(工作日09:00-18:00)
©2019 51audio.com|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95|京ICP备20003013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4178号|京网文【2020】4008-712号|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