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测评首页测评详情
用科学Hi-Fi,兼具声音美学的“高性能战士”——TOPPING拓品D900解码、A900耳放套装
分享收藏
新音响New Audiophile    2025-10-08 20:33
0人收藏
|
3813次浏览


音响器材究竟是参数重要还是实际听感更重要?这是发烧友们老生常谈的问题,从早期的电子管时代到如今的数字音频浪潮,从专业监听领域到消费级Hi-Fi市场,从业者、发烧友与普通消费者始终在参数指标的客观性与主观听感的体验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参数测量无疑是音响设备设计的基石。以频率响应为例,这一指标直观反映了设备在20Hz-20kHz可听范围内的输出能力,是判断音响系统是否“平直”的关键依据。然而,实际听感中“平直”的频率响应并不等同于“好听”——过度追求全频段的一致性可能使中高频过于锐利,反而破坏音乐表达的温暖感。类似地,总谐波失真(THD)作为衡量信号还原度的核心参数,在低频段往往需要适度保留二次谐波以增强声音的饱满度,这种“失真”恰恰是主观听感中“悦耳”的重要来源。这种参数与听感的非线性关系,在电子管功放与晶体管功放的对比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电子管功放通常具有更高的谐波失真,但其偶次谐波失真在主观听感中往往被描述为“温暖”“柔和”,而晶体管的低失真特性则常被评价为“清晰”“锐利”。



事实上,参数与听感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参数为设备设计提供了客观标准和改进方向,而听感则是最终检验产品成功与否的试金石。专业监听领域中录音工程师需要借助准确的参数指标(如频响平直度、相位一致性)确保混音结果在不同播放系统中的可预测性,但同时也必须通过长期训练培养对“真实”声音的直觉判断。这种直觉判断往往包含对音色的细微调整、对动态范围的精准控制,这些能力无法单纯通过参数学习获得。例如,在母带处理阶段,工程师需要根据音乐类型调整低频的“紧实度”与高频的“空气感”,这种调整可能涉及对均衡器参数的微调,但其依据始终是最终的主观听感评价。这种“参数为用,听感为体”的理念,在专业领域已形成共识。


主打高性价比+硬核技术


TOPPING拓品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广州南沙区,TOPPING非常注重产品性能,这几年在行业口碑声名鹊起。品牌规模很大,公司有一百多号人,多数是工程师,在海外口碑与销售都非常好。其核心定位是“合理定价+硬核技术”,覆盖从入门到高端的多个价位段,产品包括解码器(DAC)、耳放、声卡、音箱等,主打高解析度、低失真及专业级性能,如D900解码器等旗舰型号。TOPPING拓品早期以极高的性能参数和优秀的测试指标闻名于音响圈。与很多品牌不同,拓品除了很注重参数之外,认为听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国内发烧友们对于TOPPING拓品也有不同的看法,喜欢拓品的用户认为其产品解析力高、信息量大、保真度高;不喜欢的用户则认为其音色不够抓人、不够模拟等等。但是TOPPING拓品在海外认可度非常高!TOPPING拓品不仅参与CanJam SoCal等国际展会,产品还远销欧美、东南亚,特别在北美特别受欢迎,TOPPING拓品旗下的大多数产品多为几百到一千美金左右,价格上非常讨喜;同时TOPPING拓品还登上了国外根据参数评选出的“天梯榜”的前几名,极高的性能参数和优秀的测试指标深受了国外发烧友的认可。TOPPING拓品早期比较注重高还原、低染色的风格,近年通过DX5 II、D900+A900等型号实现“素质与乐感平衡”,中频温润细腻,高频通透不刺耳,低频扎实有力,适配古典、流行、电子等多种音乐风格。



今年6月,TOPPING拓品推出了旗舰级的D900解码器与A900耳放套装。这套定价近2万元的组合不仅代表着拓品目前最高技术水准,更意图在声音表现上征服最挑剔的音响爱好者,这套产品是更他们定位在塑造品牌形象的长期旗舰系列,短期之内不会更新。


低调内敛的外观设计


从外观上看,D900和A900的整体非常相似,正面部分仅能从A900前级耳放的输出接口分辨。这套组合的第一印象是低调而不失高端。两台设备均采用全金属机身,磨砂表面处理手感极佳,摸起来比较润,应该是磨砂金属的表面又加了一层漆。从他们的 D70 Pro 和 A70 Pro开始,TOPPING拓品采用了一种新的设计语言,采用砖状外壳,D900和A900采用相同的砖状设计。虽然定位旗舰,但拓品并没有追求夸张的体积,相对传统HIFI厂家几十斤的设备,A900仅重2.5kg,D900也同样小巧,非常适合桌面使用。海外市场似乎对小体积的系统尤为喜爱,这也是TOPPING拓品旗下的产品在海外销量非常高的原因之一。这套组合正面设计极为简洁,只有拓品的英文LOGO和2英寸全彩屏幕,配合右侧的音量旋钮和三个触控按键,操作直观便捷。旋钮手感出色,有比较清脆的“哒哒哒”声,反馈明确。A900前级耳放相较于D900解码多了两组XLR+TRS(6.35mm)的复合耳机接口、两组XLR四芯平衡耳机接口和两组4.4mm的平衡耳机接口。A900的接口采用Neutrik(优曲克)和日本NDICS公司Pentaconn高品质插座,性能稳定可靠。耳机输出可设置独立输出或同时输出,轻松实现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个性化监听体验。A900前级耳放配备前级输出接口并提供纯前级输出模式。作为前级放大器A900也具备和耳放模式同等的高性能,THD+N<0.000055%,可以与各种后级配合组成桌面音箱系统或者家居HIFI系统。



性能拉满的D900解码器


先从价格更高,更能代表TOPPING拓品技术水准的D900解码器开始介绍。要理解D900的创新价值,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传统Delta-Sigma DAC的工作方式。现代高性能DAC大多采用多位ΔΣ(Delta-Sigma)调制架构,通过过采样和噪声整形技术将量化噪声推至高频区域,再通过模拟低通滤波器滤除。这种架构虽然成熟且性能优秀,但存在几个固有问题:过零失真、元件匹配要求、时钟抖动敏感。D900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解决路径——分立式1Bit Precision Switching Resistor Matrix(精密开关电阻矩阵)架构。1Bit架构的核心数学原理是脉冲密度调制。音频信号被编码为0和1的序列,其中1的密度代表瞬时模拟幅度。与传统PCM不同,1Bit信号不需要多位数模转换。 



这种架构的核心是左右两声道各布置了完全独立的32相超高速开关逻辑阵列与精密电压基准源。传统DAC芯片内部采用电流源阵列,而D900使用纯精密电阻网络进行PDM(脉冲密度调制)信号到模拟波形的直接转换。这种设计消除了传统I/V转换阶段带来的失真和噪声。为了得到更高质量的音频回放,TOPPING拓品重新设计了自主的I/V转换电路。专有的I/V转换电路由低失真集成运算放大器和超低噪声的分立元件组成,确保PSRM的输出保持原汁原味,带来充沛的动态范围和身临其境的声音体验。每个声道使用32个独立的高速开关单元,这些开关以极高速度(远高于音频频率)切换,通过控制开关的通断时间来精确重建模拟波形。与使用现成DAC芯片的方案不同,D900的PSRM模块完全由分立元件构建,这使得拓品能够对每个环节进行精确控制和优化。


D900使用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处理时钟信号并对数字信号进行大幅度优化,取得了强大的抖动抑制能力。实测数据显示,D900的输出抖动低于-157dB,D900还采用了自适应算法来优化不同输入源的时钟质量,特别是对USB和S/PDIF输入进行针对性处理,确保各种数字输入都能获得一致的性能表现。性能参数方面,D900达到了惊人的水平:谐波失真低于-140dB,信噪比高达131dB,动态范围也同样达到131dB。



D900在数字输入方面:提供了两组同轴、两组光纤、USB-B和USB-C双接口,以及AES、I²S输入接口,甚至还支持蓝牙5.1(支持LDAC/aptX HD等高清编码)。模拟输出方面:D900提供了独立的前级输出与Line Out接口,可以在设置里单独开启其中一个或者同时开启。需要注意的是,D900取消了RCA接口,只提供平衡信号传输口,显得器材更加专业化。除此之外,D900还搭载了全新开发PEQ调节功能,支持十段可自定义频点进行调节。通过TOPPING自主研发的调节算法和桌面软件,可以精细调节EQ的频点、增益、带宽。


采用全平衡设计


配置上,A900前级耳放也不含糊。A900采用了真正的全平衡设计,从输入到输出的整个信号路径都保持差分传输。其唐古拉架构采用全新三级反馈电路(专利技术),有效降低了电路的噪声和高频失真,使动态范围进一步提升到破纪录的151dB。全频THD(90kBW)也来到了前所未有的0.00003%。同时,新技术有效降低了电路发热,提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并减少了热噪声。三个唐古拉模块组成6通道全差分平衡架构,从源头到输出都保持全平衡差分,实现了真正的全链路差分平衡放大。耳放驱动功率高达22000mW(@16Ω)!


A900前级耳放的音量控制系统使用256级继电器电阻阵列,相比传统的电位器或数字音量芯片,具有以下优点:完全消除左右声道音量差异;纯电阻网络不引入任何谐波失真;0.5dB步进,精确可控;继电器寿命远超传统电位器。


不仅仅搭配耳机使用


D900和A900套装的声音表现完全打破了人们对拓品“科学机”的刻板印象。整体声音中性微甜,两头相对节制以力求准确,在保证声音厚度的同时有着极高的透明度。整体表现高频顺滑绵密,细节的延伸自然没有“断层”亦不会像一些小型机器一般生硬,尤其是中高频的质感与泛音表现相对以往机型的表现是更为轻松,真正做到了兼具美学的“高性能战士”!作为一套桌面音频系统,D900/A900搭配高端耳机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高阻抗的动态耳机如HD800S,还是低阻抗的平板耳机如HIFIMAN系列,A900都能提供充沛的推力和出色的控制力。除此之外,这套组合还能搭配有源音箱使用。A900配备前级输出接口并提供纯前级输出模式。作为前级放大器A900也具备和耳放模式同等的高性能,THD+N<0.000055%,可以与各种后级配合共同再现优美的音乐现场。这意味着这套组合可以直接连接有源音箱。实际使用中,只需要一对XLR平衡线将A900与有源音箱连接,就可以组成一套极为简洁的高品质音频系统。这种连接方式特别适合桌面近场聆听和小型听音室环境,既能节省空间,又能获得出色的音质表现。



高透明度与解析力才是关键


Loren Allred《Never Enough》是电影《马戏之王》中的一首插曲,这首歌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情感深度著称,对音频系统的动态范围、人声表现力和低频控制力都是极大的考验。搭配上HIFIMAN Arya Organic平板耳机时,歌曲开头的钢琴独奏通过这套系统呈现出了惊人的透明度和质感,特别是背景的漆黑度,将钢琴的水润体现得更明显。当低频部分进入时,系统的控制力和瞬态时得质感令人印象深刻。低音既有足够的量感又不会模糊其他频段的细节,没有任何拖沓或浑浊。这套组合在人声表现上达到了细腻与力量的完美平衡。歌手嗓音的每一个细微颤动、气息的每一次变化都被捕捉并清晰地呈现。当唱到“These hands could hold the world”时,声音的能量感和张力几乎触手可及,但却没有任何刺耳或不适感。Arya Organic的中频密度高且瞬态响应快,人声温润如玉没有明显齿音,结合D900/A900的超高解析力,创造出了既真实又富有感染力的人声表现。


这套组合在听华语专辑一些老歌时也很有韵味。像邓丽君和蔡琴的嗓音十分有辨识度,D900和A900组合诠释出来的人声饱满而立体,口型聚焦清晰,结像稳定。区别一些胆机和老音箱的那种厚润甜美的音色,这套组合出来的邓丽君和蔡琴的人声并未显得“干涩”或“紧张”,而是以一种真实、不刻意添油加醋的方式呈现了最动人的情感。



笔者尝试用A900前级耳放的前级功能作为前级,D900作为解码连接近在杂志社听音室听了一段时间的KECES S300+后级和Zingali Acoustics(号令)Quantum Array 3.8落地箱,虽然Zingali Acoustics(号令)Quantum Array 3.8落地箱声音风格偏润泽,和A900前级耳放、D900解码的高解析风格不太一样,但是搭配起来也意外的契合!A900前级耳放其控制力相当了得!要知道Quantum Array 3.8落地箱可是配备了3只8英寸的低音单元,驱动起来并不是易事,但是A900作为前级使用时实际表现可圈可点,即便是台桌面小系统,但是仍有极强的前级控制力。播放着名录音《Round-Up》(西部大赶集),第一轨《Sounds of the West》 开场的牛鞭抽打声,D900/A900组合呈现出了极致的瞬态响应和动态范围。鞭声的尖锐部分丝毫不刺耳,而后段的空气震动感清晰可辨。作为万宝路广告曲的《The Magnificent Seven》(豪勇七蛟龙)是整张专辑的高潮所在。这套系统将埃尔默·伯恩斯坦这首经典作品的磅礴气势完全释放,铜管部明亮辉煌而不刺耳,弦乐部绵密有质感,3个8英寸的喇叭单元将低频平铺到地面,量感惊人的同时沉稳有力。各声部的乐器此起彼伏,y轴延伸令人赞叹,仿佛整个乐团就在面前演奏。《Gunfight at the OK Corral》(OK镇大决斗)中的枪声特效是很多音响系统的噩梦。在这套系统上,每一声枪响都极具冲击力却不刺耳,回声在听音空间中自然衰减,展示了这套系统优秀的瞬态响应和细节还原能力。5分38秒后的大战段落,音乐紧张感和空间感表现令人透不过气来,随后八声枪响的定位清晰可辨,教堂钟声在空中隐隐回荡的空间感非常真实。


总结



TOPPING拓品D900、A900套装代表了当前数字音频技术的顶尖水平。通过创新的1Bit PSRM架构、极致优化的时钟系统、全平衡放大设计和精心优化的电源系统,这套组合实现了参数性能与主观听感的完美统一。D900、A900的出现,彻底打破了“科学机”没有乐感的刻板印象,证明了一条参数与听感可以兼得的道路。


如果您正在寻找一套能够横跨桌面耳机与传统二声道场景的音频旗舰,TOPPING拓品D900、A900套装无疑是目前市场上最值得考虑的选择之一。它不仅能满足你对音质的极致追求,更能以一种相对低调的方式,融入多种音响应用场景,提供一致而卓越的声音体验。在万元级价位,D900、A900套装无疑是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之一,甚至可以说重新定义了这个价位的声音标准和技术规格。兼具声音美学的“高性能战士”谁能不喜欢呢?更别说这套组合还不贵!


END




0
举报
我来说两句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已经加载全部
关于作者
《新音响》杂志:国内权威音响杂志,最新的发烧音响器材资讯,权威专业的器材评测。~
粉丝
12
发帖
发帖数
+ 关注
玩音响听音乐就上51Audio.com
中乐之声
中乐之声网站是由中国音响网(51audio.com)改版后注册成立,是北京中悦之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平台,致力于为广大从业人员及爱好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数据信息技术服务,实现影音行业资源数据全盘整合。另外,平台同时开展“中乐之星”高阶艺术培训教学,增加“艺人合作”艺人云经济板块,全面探索影音领域。愿“中乐之声”成为值得信赖的影音行业平台,与广大同业者、爱好者共同致力于推动行业新发展。
愿景
致力于打造音乐音响行业受大众信赖和喜爱的综合服务平台
使命
推进音乐音响行业数字化发展 引领大众文化艺术追求的全面提升
价值观
创新 热爱 全面 客观

下载中乐之声APP

举报邮箱: ZYZS@chinaaudio.net.cn 客服:4008-0201-03(工作日09:00-18:00)
©2019 51audio.com|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95|京ICP备20003013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4178号|京网文【2020】4008-712号|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