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年前就开始以多声道来欣赏古典音乐,我对视频播放器、蓝光机的需求更胜于其他发烧友,尤其是蓝光机,在可选择的SONY、Panasonic、OPPO等品牌之外,一直对世纪格雷有很高的兴趣。从FHD时代的5i-1600,到4K时代的5i-1800,因种种原因都错过了,但从许多报导中了解到,世纪格雷的蓝光机不但画质出众,其声音效果还可能吊打许多品牌。实际上2009年成立的世纪格雷,很早就因采用美国Marvell设计方案而声名大噪,因为搭载了Marvell获奖无数的QDEO技术,视频表现有超一流的水准,画质是当时绝对的翘楚。至于音频部分厉害,因为设计者邓剑辉本身就是资深发烧友,他用Cirrus Logic的DSP处理多声道解码,另以Philips的DSP专用于HiFi,并首创“独立音频双时钟”概念。可以说,世纪格雷推出的HiFi蓝光架构前无古人,如今蓝光机已步入黄昏时期,今后再出现类似方案的可能性也不大。
GLD 1.0是全球第一部采用POW传输界面的数字转盘
如果对世纪格雷的认知只停留在AV领域,那就太可惜了,他们在音频设计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世纪格雷的第一款产品不是视频播放器,而是5i-10解码器,这款产品采用英国Wolfson欧胜微的WM8805接收+WM8741解码芯片,WM8741被LINN莲形容为“唯一能满足LINN要求的DAC”而爆红,温暖饱满的风格被视为英国声的代表。十多年来世纪格雷持续用Wolfson的芯片,并协助改善很多Bug,最终获得授权将其标记印刷在机器面板上。目前的9i-AD乌金版和乌金终极版历经多年销售而不衰,在业界算是个小奇迹了。这二部视频播放器依然采用HiFi蓝光方案,只是没有光驱而已,但仍支持蓝光纯音频(Pure Blu-Ray Audio),也可以播放蓝光BDMV\ISO视频,更多发烧友拿它当成纯音频数播使用。
在串流音乐发展日新月异之际,邓剑辉领导的世纪格雷设计团队决定重新出发,先以9i-80S解码器打头阵,接着以DSDAC 1.0解码器惊动武林,让我们看到完全不一样的设计思路。比如独家高精度DSD升频,透过复杂数学算法将PCM或SACD光盘上的DSD64讯号,最高升频至DSD1024。另有同步直接时钟技术,将内部飞秒级时钟直接输入到解码器的移位寄存器上,让飞秒性能直接实现在模拟输出上,与其他外置时钟用法不一样,外置时钟的晶振需要经过分频器,会有较大的加性抖动,甚至让飞秒时钟性能变为较差的皮秒时钟,而DSDAC 1.0的时钟无需经过分频器直接进入D/A转换环节的移位寄存器,是最直接的时钟运用技术。独特的“时钟阻断”技术,让前端过来的时钟被抛弃,DAC只使用本地时钟,这样前端设备如数字转盘、CD机、数字界面等设备的时钟将不再对DAC的性能产生影响,只要数据没有错误,任何音源在DSDAC 1.0面前理论上都能有最佳效果。这是数字音频梦寐以求的技术,让DAC使用本地时钟,既能保持同步,又可以不采用损耗巨大的ASRC方式。DSDAC 1.0解码器的更多细节我会在下一期进行报导。 近些年,世纪格雷逐步迈向国际市场,旗下的产品无论是从品质上还是使用体验上已经跻身到了国际高端HiFi行列,其推出的DAC、耳放等产品在国外市场皆有良好的口碑,多个知名评测机构都给与了高度评级并给与年度奖项,产品销量也取得不错的成果。GLD1.0数播的发布更是补全了世纪格雷的产品线,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世纪格雷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全机以铝合金CNC加工,二侧有漂亮的散热孔
为了搭配DSDAC 1.0解码器,世纪格雷在今年七月发表了GLD 1.0同步数据数字转盘。现场使用全套世纪格雷的产品,包括9i-938全平衡前级+二套9i-958单声道后级,以双功放方式推动ATC SCM-150音箱。GLD 1.0数字转盘与DSDAC 1.0解码器之间用独家的POW界面连接,听了半天我赫然发现操控很直观的GLD 1.0数字转盘居然采用Windows作业系统,而POW接口(Parting of the Ways,分道扬镳之意)更是前所未闻。总之,最终呈现的声音把我震摄住了!在ATC总代理广州力高音响的试音室中,我尝试过不下十种搭配,包括用Pass后级的双功放与加上金嗓子DSP的三路电子分频,但价格不贵的世纪格雷却毫不逊色,难怪世纪格雷成为深圳地区ATC音箱卖得最好的经销商。那种声音端正大方,气宇轩昂,很符合追求真实低失真的监听风格,但高音非常圆润悦耳而且空气感清楚,泛音完整,质感细腻甜美兼具,赋予ATC音箱更高价值。低音部分尤其震撼,鼓声就不用说了,电子乐器铺陈出的极低频线条干净凝聚庞大,大小音量间的动态起伏强烈,冲击力迅猛,仿佛吃了大力丸似的。而ATC擅长的中频同样精彩,几首翻唱歌曲听出新趣味,女声温柔多情,男声宽厚雄壮,这一切都让人深感不可思议!怀着十二万分的兴趣,第一时间把DSDAC 1.0解码器与GLD 1.0同步数据数字转盘借回来试听,所以有了这篇报导。需要特别强调的是,GLD1.0,带来的改善并不是颠覆器材本身的音乐性。相反,与普通数字播放器相比,它放大的是音乐中的细节、更丰富的泛音和更强的空间感,这正是GLD1.0所擅长的地方。如果你觉得你目前的音响系统已经达到一个瓶颈,而且没有其他方式能够改善音质,那么值得考虑 GLD1.0,它能将输出的音乐数据的完整性提升到100%,这在数播类产品中属于“超能力”,它带来的改变是任何后端器材不可能实现的。数据输出100%完整了,数播该做的事情已经彻底完成,你能获得什么样的声音,就看后端器材的表现了。
双线性电源设计,内置与DSDAC解码器相同的超级时钟(金色铝合金屏蔽)
所以,GLD1.0这种数据完整性100%的音源,是通向hi-end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不可替代的一步。GLD1.0日前在国内市场上已经销售了将近一年,GLD1.0带来的实际体验非常可观,二手市场上完全没有GLD1.0的二手产品存在,已经足以证明GLD1.0的意义。
虽然与设计者邓剑辉有过一席长谈,GLD 1.0数字转盘主要技术还是很复杂,以下介绍参考了官方的文字。
GLD 1.0数字转盘是与市面上数播完全不同的产品,它不用USB接口做数据输出,因为USB协议允许数据错误也允许抛弃错误的数据包,而为了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在传输过程中如果数据出现错误,USB协议允许忽略或对数据进行修改,导致多数的数字播放器音质难以达到完美。世纪格雷独创了POW界面,使用内部高速串行总线PCIE以同步方式输出音频数据,数据从CPU直连到下一个设备,没有中间环节,所以不会数据出错也不允许丢数据包。POW界面支持高码率的DSD源码输出,目前仅有世纪格雷的DSDAC 1.0解码器可以搭配。数据能100%完整被输出,这是GLD 1.0数字转盘最大的优势,没有任何对手!
世纪格雷自主开发核心的Windows作业系统主板
GLD 1.0是基于X64架构,并采用Windows 10 IoT Enterprise企业版作业系统(已删除大部分个人及商业的应用程序)的数字转盘,相比其他使用安卓、Linux系统(华为的鸿蒙系统好像还未有人使用)的产品,开发难度更高,使用弹性与功能却更强大。邓剑辉介绍,他们选用英特尔®酷睿i7-1165G7四核处理器及X64架构有几个理由:
①它有强大的运算能力尤其是浮点运算能力,能流畅地处理高码率的音频数据。
②它有强大的网络功能及丰富的软件生态系统,这是其他架构无法比拟的。Win系统可以自由安装最新的音乐APP,并且由ASIO/WASAPI模式原生播放音乐串流APP,具有强大的接口扩展能力。
③它能够提供给用户更多的使用自主权。
GLD 1.0数字转盘的结构方块图,这可能是目前最完美的数播方案
当然Win作业系统底层的Bios逻辑非常复杂,必须以音频为中心,仅保留必要的基础功能而关闭其它可能产生干扰的软件,与常规电脑系统相比,GLD 1.0数字转盘确实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使用体验。国内另一个品牌也采用Win作业系统,ATX主板的局限与电源优化差点把人搞疯,世纪格雷想到采用intel的迷你嵌入式工控电脑主机NUC模块,简单理解,NUC就是迷你小计算机,体积小巧、性能强大、扩展接口齐全。豪华版GLD 1.0数字转盘CPU为11代的酷睿i7-1165G7(标准版用赛扬7305),这颗处理器拥有4核心8线程,最大睿频可达4.7 GHz,12M高速缓存,加上16GB DDR4双通道内存,内置512GB的固态硬盘,播放高码率的DSD文件时,只要后台没有占用大量资源的软件都能流畅播放。可惜2023年Intel把NUC业务出售给华硕,后续产品越来越贵,逼得世纪格雷只好自主研发,没想到简化的工业用主板性能反而更好。
邓剑辉介绍,音频数据本身有多重校验机制保证正确性,主要由硬盘控制器(ECC、CRC)和文件系统(元数据和数据块校验)负责,对于重要或敏感的文件,应用程序还会添加额外的哈希校验(如MD5、SHA-256)来确保安全和完整性。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现代企业级硬盘的读取错误率非常低(大约1次错误/每125TB),几乎可忽略不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与损失才是大问题。换句话说,如果只靠改变硬件设计,如提高电源性能,使用高精度时钟等手段,对数据的完整性没有太大帮助。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好从USB音频协议下手,世纪格雷选择了PCIe协议代替USB进行传输并工作在同步模式,这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为了实现这个设计,GLD搭载了相当复杂的时钟及数据系统以及独特的POW界面,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强烈建议搭配同厂的DSDAC 1.0豪华版与超级时钟版解码器,以POW界面连接
GLD 1.0 的主控系统输出接口有4个USB+1个TYPE-C接口(主要用来连接鼠标、键盘与外置硬盘),1个千兆网口,1个HDMI接口(连接电视机或者显示器)。GLD 1.0 基本上就是一部Win系统的小计算机,虽然面板的显示屏可以用虚拟键盘,我觉得还是外接一个计算机屏幕更方便,它与本机显示屏不能同时显示,透过HDMI口旁边的小开关可以切换(LOCAL为本机,EXTERNAL为外接显示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现设计团队已经煞费苦心让操作变得简单,例如预装的admin DSDAC管理软件开机后会自动运行,可以在没有鼠标键盘的情况下仅用面板上的按键实现连接WiFi,启动播放软件等功能,但小小的屏幕对老人家可不太友善。GLD 1.0默认的播放软件为JRiver,管理软件会显示本机的ipv4地址,在苹果与安卓设备上都能使用JRiver的APP进行控制。如果习惯用平板或手机来操作,原厂建议购买Anydesk软件,这是最简单让GLD开始工作的方式,包括设置JRiver或安装其他播放软件(需要支持ASIO)、网络音乐平台如Roon,Qobuz等,不熟悉计算机操作的人会辛苦一点。
连避震脚也花了心思,软硬兼施
我还是把重点放在GLD 1.0独有的POW界面。它由接收器、隔离器、数据处理模块、时钟模块、POW发送模块、S/PDF模块、电源等7部分组成,搭载了运用复杂算法编制的固件,使PCIe工作在同步状态,让数据及时钟高质量输出。POW的核心是将时钟和数据分开传送,由光纤传输音频数据,BNC接口的同轴电缆传输时钟,解码器端的POW接收模块接收到数据及时钟后,再将它们合成为I2S信号送给DAC。由于光纤传输使用了通信级的不可见光发射器接收器,其带宽为GHz级,传送距离为km级,用于短距离传送音频数据轻松自如。GLD 1.0的POW设计可以传输8声道高码数据,未来可以运用在多声道DSD播放设备上。GLD 1.0也带有HDMI口的I2S接口,因为不是一个标准的通用接口,世纪格雷把管脚定义设置与欧美常见音响产品相同,但不一定全部能适用。GLD 1.0的时钟分配管理模块是本机的核心技术之一,高精度飞秒时钟通过分配机制使发送与接收工作在同步状态,为避免主控系统的电磁干扰时钟,GLD 1.0在机箱内设置了金属板做了物理阻断。
原厂表示,第一批GLD 1.0数字转盘的购买者,几乎都是原来DSDAC 1.0解码器的用家,他们最清楚POW界面的优点,因此即使GLD 1.0不带USB输出也没人抱怨。但是作为评论员我还是得小小吐槽一下,虽然数字输出仍有RCA与BNC同轴、Toslink光纤、AES/EBU平衡与I2S接口,但如果搭配其他品牌解码器,使用起来就会受限。GLD 1.0背板上有个小拨杆,使用POW界面时切换到Bitstream模式,其他接口切换成DoP模式,最高只支持24/192或DSD64规格,再往上的高码文件就比较麻烦。
默认使用的JRiver播放软件功能强大,声音质量比Foobar好多了
此外GLD 1.0转盘默认播放软件是JRiver。它支持几乎所有主流音频(MP3、FLAC、WAV、AAC 等)和视频格式(AVI、MP4、MKV等),兼容蓝光和DVD播放,甚至支持高清视频及多声道输出。打开JRiver后会自动扫描媒体文件夹,按元数据如标题、艺术家、专辑等分类整理内容,使用起来很方便。JRiver还内置均衡器、环绕声模拟器和音效增强器,对音质有很大帮助,明显要好过Foobar软件。此外JRiver的CPU和内存占用较低,尤其在仅播放本地媒体文件时资源消耗更少,串流播放时内存占用通常低于500MB,喜欢唱歌的人可加入歌词同步插件;喜欢猎奇者有流媒体支持插件选择,功能非常强大。在网上很多有关JRiver的优化设置,GLD 1.0出厂时已经激活JRiver软件,用家只需花数十元购买操控的APP。
试听时主要搭配同厂的DSDAC 1.0超级时钟版解码器,并以艾美DMP-80充当数字转盘,以USB连接DSDAC 1.0解码器,比较一下POW界面的效果。USB接线使用了Ranko旗舰,号称“超级音乐数据线”的RUF-3000,这条数万元以豪华手提木箱包装的USB线,甚至比GLD 1.0转盘还贵!Ranko说它采用最新的UIF ( USB噪声过滤) 技术,结合6N高纯度年份单结晶银线材,CNC制作的金属盒中还自带飞秒时钟必须单独供电,用起来非常夸张,效果也很令人惊讶。我挺喜欢艾美DMP-80+世纪格雷DSDAC 1.0解码器的表现,在Ranko线材的加持下,音乐下盘更饱满稳固,低频能量更丰沛结实,不是那种膨胀虚软的低音,而是线条凝聚磅礴大气的效果,符合我听古典音乐的口味!
换用GLD 1.0转盘+DADAC 1.0解码的组合,以POW界面连接,才发现前面的组合其实有加了一些味精,并不是那么的纯净。这就像监听音箱一样,其目的在于“无音染”的精准还原能力,声音直接率真,与普通家用音箱的美化修饰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监听音箱要求频响曲线在±3dB范围内保持稳定平直,确保高中低频段均衡一致、极低的失真、减少箱体共振干扰与染色、并有极高分析力方便录音师进行细节修正。在深圳世纪格雷的听音室中,他们用过几个不同的参考音箱,最后定情于ATC SCM-150,就是希望所开发出来的器材能经得起监听音箱的检验。监听音箱追求声音的客观还原,不强调悦耳柔美渲染,GLD 1.0转盘也一样,透过POW界面,我们有机会更接近录音的原貌,而不是自己想象中漂亮的声音。
录音原貌又是什么样子?我举个例子,美国Classic Records唱片公司透过与好莱坞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工作室,与RCA合作重制了Living Stereo系列经典录音,采用180克原生胶制作黑胶唱片,也发行过限量版的24K金CD与SACD。录音师Bernie表示,他们严格遵守“纯粹主义”原则,尽量降低电子元件对于声音的影响,减少人为的修改,致力追求原汁原味的声音。而进行母带重制时,会发现母带居然还分为“工作母带”(Production Master Tape)与“原始母带”(Original Session Tape)二种,前者是经过均衡处理并修饰瑕疵的母带,可以直接用来上机压片;后者是原始录音记录的母带。如果采用工作母带复刻黑胶唱片,编辑时已经过压缩让刻片刀可以在正常的动态范围之内工作,但修饰后音质有所妥协,早年工程师都采用这种母带。至于原始母带录制时多采用30 ips速度的开盘带,必须先过带到15 ips的10英寸盘带上,有些还得混音制作成二轨才能使用,使用起来非常繁复。Bernie认为经过修饰的工作母带无法回复原貌,所以尽量采用原始母带来复刻,而音响技术的演进,为复刻工作带来新的创意发展空间,所以Classic Records复刻的新片在动态范围、噪音水平以及音质上甚至可以超越头版唱片。
在深圳格雷世纪的听音室,搭配自己设计的9i-938全平衡前级+9i-958单声道后级推动ATC SCM-150音箱,中正大气的声音令人赞赏
我选了安塞美指挥科芬园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录制的《皇家芭蕾》,1957年在Kingway大厅由DECCA录音师威尔金森操刀,因版权问题很长时间没有再版。直到1994年Classic Records取得BMG授权,再从宝丽金拿到原始母带才首度复刻,我使用SACD版文件。同一套唱片加拿大一家专门拿开盘磁带数字化的HDDT(DSD256文件),还有日本《立体声》杂志(SACD)也都进行过复刻,HDDT的音源是当时市场销售7.5ips的开盘带,《立体声》杂志拿的应该是工作母带。透过世纪格雷的GLD 1.0转盘+POW界面播放,我觉得它就像是Classic Records的原始母带;艾美DMP-80充当数字转盘+Ranko旗舰USB线播放,可以用《立体声》的SACD来类比;其他组合只能用HDDT的文件来比拟。
从唱片一开始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在磁带嘶声衬托下有大量低鸣的极低频,应该是当年电子管设备残留的噪音,但这不但没有减分反而烘托出清晰开扬的空气感。弦乐的密度极高,敲击乐的高频动态与铜管浓浓的金属味,还有规模雄伟的舞台感,让音乐显得活灵活现。世纪格雷的GLD 1.0转盘+POW界面播放的极低频最具权威感,噪音最明显,空间刻画最巨大,模拟味最浓郁。相比之下“立体声”版背景底噪较少,模拟味也相对削弱,更干净通透。HDDT虽然是DSD256文件,毕竟音源是大量复制的商业磁带,声底更单薄一些。GLD 1.0转盘+POW界面+DADAC 1.0解码播放,声音的鲜活度和透明度一流,中频更致密并有丰富的灰阶过渡,高则增加了丰富的谐波,低频既有脂肪也具弹性,我宁可相信这才是原汁原味的模样啊!
深圳市世纪格雷数字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8615815587768
(86)0755-23206771
GLD1.0定价:¥23800(标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