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话,叫“富贵不过三代”。这种说法最初来源于《孟子·离娄章句下》中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后逐渐演变为“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句俗语虽然在现实中会找到不少实际投射的例子,但是也并非放之四海皆准。世界上很多知名的财富家族都已经是兴旺了超过四代五代或者更多了。
上一个我开箱的钰龙产品是小型的桌面一体机欧若拉。在外包装上也采用了相对较小的盒体。而这次的天鹰座三代外包装上又回到了我们曾经熟悉的钰龙式原色纸壳包装。
抽出包装盒内部泡沫保护层,机器本体镶嵌在保护层之中,上面有产品使用说明书及在钰龙官方致用户的一封信。这是钰龙历代产品都在坚持的一个与用户沟通的方式,这封信件内容是描述产品主要特征及使用注意事项等等。隔层中是标配的电源线和USB线。
从正面来看天鹰座三代。一体式无拼接铝合金材质外壳,黑色版本的这个黑在打磨均匀的工艺处理之下显得熠熠生辉。正面左侧为IPS宽视角显示屏,屏上印有产品名称标识。不同规格的三个耳机输出插口并排在机身中间,最右侧是可按压式的音量功能旋钮。虽然我并没拍图,但是可以说明一下机器底部依然都还是虎爪式的避震机脚。怎么看怎么是曾经熟悉的天鹰座二代。可以说在正面除了产品标识之外,几乎完美保持了天鹰座二代的极简设计语言。
IPS屏幕尺寸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增加了即时动态频谱显示的功能。这在后面的图片中可以直观看到。另外在产品型号标识中,1536K的数值也是直接显示了其目前的硬素质参数水平。还记得天鹰座二代这里的数值是多少么?提醒一下,是768K。
4.4mm平衡、6.35mm单端及四芯平衡规格三个耳机输出孔依次排列,按压式功能旋钮位于最右端。
机身背部的布局同样与前代产品高度一致。模拟输出有RCA输出及XLR输出端口,同时具备光纤、同轴、AES/EBU、USB数字信号输入端口。最右侧为电源开关、可更换保险丝座及交流电源输入插口。布局合理且紧凑,丝毫没有浪费一寸背部空间。
接通电源打开机身背部的开关,通电开机。钰龙的LOGO闪现。
按下功能音量旋钮,IPS屏幕上的输入信号显示区域变成反色显示状态,此时旋动旋钮即可选择不同的信号输入通道。有USB、AES、同轴、光纤标识可以清晰辨别。
再次按下功能旋钮进入输出模式选择,耳机放大模式、DAC前级模式及纯解码模式。
同样操作方法进行滤波器模式的调节,三种滤波器模式分别为SLOW、SHORT和SHARP。SLOW为缓降滤波器高频轻微衰减,适合聆听高频部分有较多毛刺感的音乐内容;SHORT为短延迟缓降滤波器,高频轻微衰减,适合聆听的是节奏比较明快的流行音乐内容;SHARP则是天鹰座三代官方推荐的默认设置,具备较为平直的频响吗,表现也比较全面,适合大多数的音乐内容。
天鹰座三代的一个功能特征是它具备双时钟模式,在时钟1模式的状态下是钰龙JIC处理的低采样率模式。在此状态的时候解码以较低的超采样频率进行工作,声音的厚度更佳,也更加具备传统模拟声音的味道。在时钟2模式状态下是常规的AK4499采样时钟工作模式,整体声音走向更偏重强大的解析素质走向。
钰龙作为国内音频品牌长盛不衰的一个代表性品牌,我个人总结主要是有两点。第一点是实打实的技术实力,每次产品迭代都是以技术导向为核心。比如这次天鹰座三代采用的第五代JIC处理模块就是钰龙自主研发的,由ARM+FPGA组成,拥有USB界面信号处理、SPDIF解调、数据FIFO缓存、飞秒时钟同步PLL等多项科技手段。第五代JIC处理模块(Jitter and interface Control),在FPGA电路基础上增加了ARM微处理器,运行自主研发的USB界面,配合AK4499EX+AK4191率先支持全硬解PCM1536KHz和DSD1024的高规格格式。虽然目前主流音频文件码率都没有达到这么高的码率,但能支持更高规格的格式,让它能够拥有更高的带宽和更快的处理速度。这样就会使得解码延迟更低,特别是连接电脑、数播等设备使用的时候,其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更高。
另外一点则是以龙哥为首的整个钰龙团队多年来始终坚持在音乐内容方面的学习。我一直觉得作为音频产品的生产制造者,如果本身对于音乐没有感悟,不去提升音乐素养和内容眼界,是无法在产品领域获得更大提升的。从龙哥日常社交媒体上的分享我经常可以看到他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对于传统模拟系统的钻研之上。多年来,钰龙的调音团队在他的带领之下搭建多套不同的音箱系统,不断总结经验。在多套系统之中结合自身的数字音频处理技术,以现代技术融合传统音乐韵味。最终形成令人满意的声音回放水准。
了解天鹰座系列的朋友应该知道,有着相当大比重的该系列产品用户最常用的场景就是PC HiFi。在这里强叔也把自己的一些观点简单阐述一下。传统的PC HiFi其实基本上就可以理解为Windows系统电脑为音源核心,围绕着这个核心进行诸如内置外接声卡或者解码放大设备的补强。而随着近些年个人智能终端的迅速发展以及苹果的笔记本电脑被越来越多用户接受,私以为传统的PC HiFi应该增加上新时代的产品设备类型。包括Windows系统设备、苹果的macOS系统设备、安卓系统的诸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等等都是新时代PC
HiFi的范畴。而流媒体平台的大发展也为这种拓展了的新时代PC HIFi提供了异常便利的音乐内容基础,所以这次强叔首先就用MBP作为音源直连天鹰座三代驱动不同类型的耳机,先看一下对于当下最为主流的使用场景,究竟天鹰座三代能够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声音。
单端驱动之下的T2 Pro和4.4mm平衡驱动之下的Peacock,在正常标准的Apple Music音源之下,展示出来的大体上给出了感知。那就是可称之为强悍的硬性素质,加上极为规整的空间感。再有就是全频段的密度保证和不失细腻的微动态表现。而且值得一提的是,T2 Pro的声音是非常现代HiFi特质的,而Peacock的声音则是有很强烈的传统HiFi风格的。在天鹰座三代的搭配之下,风格都能够有突出的表达且都具备声音上传递的默契度,这在我看来是相当难得的。
离开PC HiFi的范畴,使用不同类型的前端提供数字信号音源,与天鹰座三代进行搭配。同是以单端输出驱动和声力的雅典娜及MEZE的Elite,这是两个价格上差了十几二十倍的耳机。实践证明,雅典娜与天鹰座三代的搭配程度非常完美。时钟1的模式提升了整体声音的厚度,尤其是在中频段上,人声的质感完全被刷出了我心中这条耳机上的新高。至于Elite,在气质和味道上还是有着明确的展示的,不过这个搭配对于音乐框架的解构还是略显保守了,缺少大开大阖的气势,当然如果是像我图中这种非常优雅的华语流行的话,那这个搭配我依然还是比较推荐的。
其实我个人而言对于天鹰座系列产品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产品形态具备的可退可进拓展性。尤其是在其控制得当的适宜体积之下,退可置于桌面或工作台以PC音源驱动各类别耳机;进可上架搭配其他数字音源设备。而从天鹰座第一代产品开始,其前级功能就一直被我不断强调会在未来被更多的年轻玩家所看重。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觉得这个趋势我当时是预言正确了的。搭配同样小巧体积的纯数字转盘作为音源,以天鹰座三代作为中枢核心驱动有源音箱。不管是桌面级别还是书架落地,天鹰座三代绝对能做到在同等条件下的头部水准。
当然,如果你在日常积累中留下了数量充足的实体CD唱片的话,天鹰座三代依然是非常可靠的伙伴让你这些唱片不至于被束之高阁。我用其搭配意大利Audio Analogue的纯数字转盘,精准流畅的数字信号梳理转换带出来的是具备情感和表现力的声音回放。在此你甚至都不会过多纠结其内在的芯片或者技术之类数据,我们使用器材的初衷,不就是为了能够享受到这种级别的声音带来的愉悦么?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产品系列的发展。从天鹰座第一代的384Khz,到第二代的768KHz,再到如今这第三代的1536kHz。几年的时间带来肉眼可见的直观数字变化,只是一种客观层面上的数据提高。更让我觉得难能可贵的,是钰龙持续在这一系列上的巨大付出及最终完美的迭代效果。虽然我目前无法预知未来是否还会有第四代天鹰座产品,但是统一的核心功能、不断精进的声音呈现,已经足够将天鹰座这一系列的人设牢牢立住,HiFi传三代,绝不是空话一句。
下载中乐之声APP